2011年10月24-28日,UNESCO-IHP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小水电中心主任、南京水科院副院长刘恒教授,IHP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长、水利部水文局朱晓原教授,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黄艳博士、长江委水文局赵昕、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张遂业教授和张留柱教授等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计划在日本京都举行的“第19次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指导委员会(RSC)暨“气象、水文和海啸灾害:社会适应性及未来(EXTREME2011)”研讨会”。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布亚新几内亚、蒙古、UNESCO
雅加达办公室等27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的100多
位代表参加了会议。研讨会就气象、水文、海啸的灾害特征、应对方法和策略等进行了技术交流和讨论;RSC会通报了2010-2011年度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IHP相关事务及发展状况,讨论了日本教育、文化、体育、科学及技术部(MEXT)对RSC会议继续进行支持必要性等,对该区域下一阶段工作重点进行了规划和布置,并形成会议决议。
刘恒教授作为IHP亚太地区指导委员会主席在国际研讨会(EXTREME2011)开幕上致辞。刘恒指出,当前正值国际水文计划第8阶段(2014-2019)合作计划准备阶段,日益严重的灾害及其引发的灾难,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本区域在水文领域,特别是气象、水文和海啸灾害方面的研究与合作,将对推动全社会认识、适应、减缓灾害带来的灾难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和论文充分反映了本区域的科技需求,通过深入的研讨,必将促进国家间的深度合作,对推动全球在灾害应对与适应、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合作也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黄艳博士代表中国IHP国家委员会向指导委员会汇报了中国IHP
2010-2011年度工作总结,参与了涉及该地区水文技术发展项目的讨论,并就改进亚太地区RSC的合作方式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通过与会议代表之间的积极交流以及在会上的积极表现,我国代表增进了对亚太地区水文工作情况的了解,表达了中国IHP国家委员会对亚太地区水文水资源技术发展和交流积极支持和参与的态度,并宣传了中国的水文水资源发展政策。
第19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计划亚太地区区域指导委员会会场
刘恒教授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代表在指导委员会会议上发言
(国家委员会秘书处)